查看原文
其他

笨拙却有趣的实验:一家二甲医院医疗互联网探索

2016-01-26 张敏 健康点healthpoint

▲ 关注“健康点”轻阅读智库

这家二甲医院“医疗+互联网”的尝试却似乎更像新生儿的成长,你看着它正笨拙地蹒跚学步,对它寄予厚望,却不知它将如何成长。

2015年12月16日,上海首家云医院正式落地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蔡江南教授曾评论,“云医院这一新生事物,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走在了前面。”


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,互联网+医疗的概念层出不穷,画面总是美好,前程一直远大,轻易便可博得版面头条;而这家二甲医院“医疗+互联网”的尝试却似乎更像新生儿的成长,你看着它正笨拙地蹒跚学步,对它寄予厚望,却不知它将如何成长。


老阿叔会用“小白”看病么?


2016年1月20日,徐汇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内,一台好像从美国科幻大片里穿越而来的远程医疗机器人“小白”在四处穿梭,旁边的护士正在热情地向两个上海老阿叔讲怎么用 “小白”看病。


这是健康点记者踏入徐汇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,第一眼看到的情景。


大厅左侧不远处,树立着徐汇区云医院就诊流程的易拉宝。正对着大门,用施工布围起来的地方是正在改造的云医院服务大厅。看得出来,徐汇区中心医院正在积极推广他们的云医院。




据那位护士介绍,“小白”是徐汇区中心医院云医院进行远程医疗重要的辅助工具,分布在与云医院合作的社区卫生中心、药房、养老院以及社区居委会。附近的患者可以就近用“小白”和医院的医生视频语音看病。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可以通过“小白”远程解决,不用再跑一趟医院。闲暇时,“小白”也可以播放一些健康教育的视频。




三楼的专家门诊,一位护士正拿着iPad和徐汇中心医院在东湖绿地的义诊点连接,通过iPad义诊现场的画面看起来还是很清晰。陪同健康点记者实地采访的徐汇区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胡珺介绍,根据以前的经验,义诊现场很难保证各科室专家都到现场,所以这场义诊他们带了两台“小白”一起去,“今天刚好派上用场,现在正在和我们门诊的一位心脑血管专家远程诊疗。”




而对于最神秘的云医院诊疗室,其实和新闻里看到的大致一样:大约十张桌子、每张桌子上放着显示器和耳机,如果不是里面穿白大褂的医生,你会以为自己走到进了一家窗明几净的网吧。




可能因为目前云医院的患者还没有达到饱和,所以诊疗室里仅有两位值班医生、两位负责健康管理的护士。


在健康点记者向值班医生了解情况的过程中,系统提示有患者需要问诊。其中一个患者主诉了身体不适情况,通过视频展示检验报告,向医生询问病情。值班医生回答了检验报告单数值后,开出一张电子处方。此项在线诊疗活动结束。


通过现场观看,和值班医生开始介绍的情况一样,患者面部和声音清晰度比较高,倒是可以打消记者当初对网络看病画面和语音失真的顾虑。



 

谁在用云医院?

 

据胡珺介绍,云医院上线以来,既分流了一些门诊患者,也增加了一些患者。特别是在药房附近的患者。“在药房布点的地方,有些人身体不舒服本来想自己买些药,但发现我们的云医院,通过网络问诊后,辅助诊断和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。”


云医院开业时每天患者有60多人,一个月过去了,现在每天的患者是多少呢?“昨天80个,前天78个,周末会少一些,但患者人数在增长。”对于每天的患者人数,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福脱口而出。


朱福每周三下午在云医院坐诊,据他介绍,云医院的前身是徐汇区中心医院于2010年上线的高血压互联网诊疗平台。“从2010年运行至今,目前有5万左右的实名制患者,其中有2万多名患者是云医院正式上线这一个月来增加的。从2010年至今,累计有20多万次的诊疗行为,粗略估算,相当于平均每个人使用过4次。朱福认为“这说明活跃度还是可以的。”云医院的患者中,以复诊为主。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上呼吸道感染、骨关节、皮肤病等细分病种量比较大,手术科室比较少。患者中老年人很多,主要集中在40~60岁,但想象中对医疗互联网亲近感更强的年轻人倒不是很多。

 

收费模式的探索


目前云医院的收费采用会员制,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。对于单位会员采用年费制,打包提供服务。而对于个人会员,目前实行免费。


单位会员主要包括徐汇中心医院服务区域内的学校、养老院、居委会、社区卫生中心等。在崇明、宝山等区的一些药店也有布点,同时也有一些大型企业,如:保利地产的养老机构、沃尔玛等。


“现在个人会员数量不多,一是因为布点数量还不够,对个人会员开放的比较少;二是现在个人医保卡在网上还不能支付,影响了个人会员的数量。”


采访中记者不难感受朱福的困惑。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无疑是支持类似云医院的探索,但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牵涉到的大量落地规则却没有同步保障。在网上医疗服务收费的标准、医保、合法性、准入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法规落实。比如徐汇中心医院的医生在医院给患者远程看病是合法的,但是如果医生休息时间在家里给医院的患者看病,算不算违法呢?朱福无奈地表示:“这些都是模糊的地带。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,就像滴滴打车、快点打车,用需求来推动政策的配套。”




对个人患者不收费,患者可以拿着电子处方自己到药店买药。这里就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:处方外流后,医院在药品方面减少的收入怎么平衡呢?


朱福对这一问题看得倒是挺淡。他认为医院收入部分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。目前上海药品加成是10%,电子处方外流目前对医院收入的影响大概是这部分流出处方量的10%左右,但药品加成今年底会全部取消,到时候不管是在药店买药还是在医院买药,对医院来说都一样。但是,通过云医院的随诊,患者依从性提高后相应却会增加一部分收入。


朱福向健康点记者说,问题要辩证的看,如果培养老百姓的就医习惯,对我们这家医疗机构的依从性很高,有病就会直接来找你做各种诊疗。这对医院来讲,增加患者依从性也可以弥补因为药品零差率而减少的收入。


通过网络诊疗的收费肯定要比到现场诊疗便宜。朱福的考虑是,现在一个14块钱的专家号,以后可以慢慢调价,“比如说以后一个正高专家号40块钱,如果网络诊疗收费能达到现场诊疗费的50%,收20块钱,我觉得应该是可以补偿医生诊疗收费的。”


朱福解释说,因为目前医生在医院门诊看一个病人大概要花3分钟,但在网络上看病大概需要8~10分钟,这样时间就延长了三陪。“我们医院一个正高专家每天可以看40~80个病人,网络上一天最多看20个病人。”“网络看病是个新事物,需要培养,要得到老百姓认可,一开始收费不能太高。”


朱福也考虑过类似HMO“按人头收费”的方式。无论如何,他都希望能先摸索一段时间,找到一个合适的收费模式。


文章的最后,记者想把开头看到的一幕讲完。


阿叔们听完护士的讲解,表示好是好,但是他们年龄大了视力不好,看不清手机上的字,也不怎么会操作电脑,还要求儿女帮忙,所以摇摇头走了。而在旁边的另一位老年患者,听完护士讲解后,用自己的手机扫了一下云医院的APP二维码,然后向患者请教怎么操作。


就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,其中一位刚刚摇头离开的老阿叔又回来了,他问护士要了云医院的宣传资料,说回家让儿女帮忙教教。


这位老阿叔最后会不会用云医院看病,不得而知。但是记者想,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管理者,如果试试“小白”的人多一点,对医疗互联网+“小白”的人或许就会慢慢少一点。



- end -

明天见!


- 精彩回顾 -



点击上图 报名干货满满的公开课!



点击上图看李天天的研讨会分享:互联网医疗,请下基层去!


尝试回复关键词,查看更多

移动医疗 | 分级诊疗 | 社会办医

医药电商 | 网上药店 | 医疗改革
刘谦 | 赵衡 | 曹健 | 汤晨

回复“呼叫来福君”勾搭健康点嗷~


财新健康点出品

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

微信号caixin-life


↓↓↓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健康点精彩文章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